東盟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也成為日本近年來對外投資的重點。日本制造業向東盟的轉移在加速,東盟正成為日本企業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的首選。日企是怎樣在東南亞發展的?在當地的影響又有多大?筆者深入采訪了在泰國的日本企業。 計劃周密
管理高效
“從洪水發生的第一天,日本工廠就訂購了新的機器設備,在幾個月后運到泰國災區,正好恢復生產?!钡辖芄镜慕浝聿挛涓嬖V記者,“日本公司的計劃都很長遠,總是走在時間前面。洪水還沒退,工廠就通知我去看看哪些配件可以修理、哪些必須更換,讓我盡快準備配件,以便及時開工?!?BR> 迪杰公司經營各種連接液壓機的管線和閥門,主要向大城府工業園的日本工廠供貨。已經和日本工廠打了9年交道的猜武對日企頗為佩服,他說:“日本工廠的管理很有效率,每個環節都分得很明確,安排緊湊,形成了一個整體,所以在遭受地震、海嘯和洪水后能很快恢復。” 記者隨猜武來到一家生產塑料(10130,135.00,1.35%)制品的日本工廠,看到基本上都由日本工程師調試設備,很少有泰國工人。猜武告訴記者,由于受災嚴重,在大城的不少日本工廠都相當于重建,大批設備從日本進口。記者看到從日本進口的核心設備就像一個大盒子,可以直接安裝到設備上,猜武告訴記者,日企很注意防止技術外泄,泰國工程師根本看不到機器內部,而一些核心廠區更明確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除保留核心技術外,日企也盡量把利潤保留給日企。 泰國作為日本汽車制造廠的海外基地,除了發動機等核心設備從日本進口外,座椅、玻璃、輪胎等配件都是從泰國訂購,但基本上都產自日本公司設在泰國的零配件工廠,比如玻璃廠、塑料廠、橡膠(24590,425.00,1.76%)廠等,而每一家零配件工廠都為多個汽車品牌供貨,利潤被最大程度地保留在日企之間,而且易于控制產品質量。猜武說,日本汽車生產商每月都會到各個配件廠去監督零配件的生產和質量。 雖然核心設備和大部分配件產自日本企業,但是這些企業需要的原材料、輔助設備等都依靠當地,泰國不少企業靠此生存。像迪杰這樣的小公司,向日本工廠供應一些機械設備的零配件,每月銷售額達上百萬泰銖(1美元約合31.7泰銖)。 泰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平猜表示,汽車工業是泰國第一大支柱產業,2010年泰國汽車產量達165萬輛,爭取在2012年達到200萬輛,而泰國的15條汽車生產線中日本汽車生產線就有8條。 以人為本
福利較好
日企通過激勵機制和發展機遇來留住員工,實行以人為本和以關系為基礎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贏得了泰國人最大限度的忠誠,促其完成挑戰性的工作。在一家日資企業擔任銷售人員的諾克告訴記者,他十分看重企業能給予的發展機會和工作環境。他的經理很關心他和他的同事,還和他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這家日企“讓他感覺舒服”,他打算長期留在這里工作。 在本田汽車廠工作的頌吉說,大部分日企工廠只是管理層有日本人,其余99%都是泰國員工,泰國勞動力經過在日企的工作,技術水平提高,為泰國工業發展培養了人才。日企比較注重員工福利,每年都會按照一定的比率增加福利,還提供免費午餐、班車接送、勞保用品等。去年洪災后,一些本地企業開始裁減員工,但公司依然發了4個月的獎金,使員工非常感動。 朱拉隆功大學經濟學教授昆說,在泰國幾千家日企消費的汽油、電力等能源和各種原材料推動了泰國經濟發展,繳納的稅款為政府帶來巨額財政收入,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泰國勞動力就業問題。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秘書長阿查卡告訴記者,在泰國去年的1059個外資項目中,日本占560個。日資大規模進入泰國才20多年,但發展飛速,已成為泰國的最大投資國。2011年,日本對泰協議投資金額為1938.43億泰銖,占外國投資額的48.9%,繼續位居第一。 小處著手
注重培訓
日企將方法和質量控制要求教給泰國工人,使其擁有技能和經驗。例如,豐田汽車公司通過視頻,向工人展示從抓住一顆螺絲釘到手握一只氣槍的正確方法,以保證工人的手在工作幾個小時后都不會疲勞。豐田泰國公司甚至教泰國工人如何彎曲膝蓋,把噴霧水槍中的油漆平均地噴到一面平板玻璃上,而不至于“過于隨意”。 據柬埔寨商業雜志《今日財經》報道,日本企業培訓員工的方法,都是建立在日本的“造物”哲學基礎上?!霸煳铩笔侨毡久褡遄院栏械脑慈?,即以可能的最好方式制造良好產品的能力,是包括卓越、技能、精神、熱情和驕傲的概念。日企鼓勵長期的在職培訓。柬埔寨商業研究學院首席執行官稱,這種“造物”哲學已經納入到日本企業對員工的培訓之中。 日本松下公司有一句名言:“出產品之前先出人才”。在泰國的日本企業高度重視對泰國員工的培訓,投入了大量財力和精力。豐田汽車公司為實習生配備有經驗的技師充當導師,導師向學生傳授專業技能和良好的工作習慣。對于剛入職的泰國籍新員工,日企通常會先幫助其找準定位,再通過一段時間“邊干邊學”的在職培訓,幫他們適應并認同企業的文化、價值、規范、使命和愿景。 遴選泰國員工到海外培訓,是常見的培訓方式。日本彈簧(泰國)有限公司把許多年輕的泰國工程師送往日本培訓,學習更專業的技能,這些培訓具體到員工所指定的職責,很實用。 泰國工程師披奇告訴記者,公司一些部門希望擺脫對母公司設計的依賴,將工程師送去學習設計。如今,這些部門已自行設計并開發產品。公司還定期派出工程師到日本的制造工廠培訓。
1996年,豐田泰國公司投資4.7億泰銖,建成了亞洲最大和最先進的整體教育和培訓中心。目前,泰國員工到日本接受技能培訓的年齡界限是20歲到30歲,泰國勞工部希望該年齡界限能延長到35歲。
記者接觸的不少日本公司管理人員都表示,要在國外扎根,最重要的是人才要做到國際化、本地化,就是本地員工要按國際標準進行培訓。高教育水平和企業人才培訓體系的建立,是企業飛速發展的基礎。
國際勞工組織老撾、泰國和柬埔寨國家局局長王紀元說,泰國日企中的泰國工人,占泰國工人總數的15%以上。像豐田、本田、鈴木等知名日企,都吸收了大量泰國的大學畢業生,并安排他們到日本培訓,學成后回國工作。
泰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平猜說,日本企業的高額培訓投入,反過來也使泰國員工擁有較高的靈活性。大約6年前,日本三菱公司曾把一些泰國雇員成功地遷移到荷蘭,幫助制造歐洲的皮卡貨車。日本的汽車業尤其是零部件制造商從中得到啟示:有重要技能的泰國工人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制造廠按照完全相同的標準工作。
在泰國去年的洪災中,由于泰國生產的零部件無法運送到日本、北美及亞洲各地的工廠,很多日系企業不得不減產停工,日本政府決定頒發特別的勞動簽證讓泰國工人暫時赴日從事生產,30家日本企業的數千名泰籍工人因此獲準到日本工作半年。
日本的調查顯示,大約3000名有專業技術的泰國工人被送到日本,幫助緩解存貨短缺狀況。日本負責監督勞動力市場的財政部門和控制移民的司法部門等政府部門也快速反應,簡化外國人進入日本的程序。這不僅維持了泰國在災后的就業狀況,也使日本的制造產業鏈不至于斷裂。
日本民間非營利團體日本海外技術者研修協會也注重培訓當地員工。泰國去年洪災后,他們連續在日本開展了4天項目,使泰國工人能更好地適應新環境。日本海外技術者研修協會也在資助大企業的一半的培訓成本,以及中小企業的3/4的培訓成本。
豐田汽車公司原總裁渡邊捷昭說,把同樣的“豐田方式”滲透給世界各個角落的豐田雇員極其重要。世界的每個角落和每個地區,其固有的特性也需要得到尊重,不能把日本的做法簡單地運用到其他國家的工人身上。比如,豐田會讓外國經理評價,什么任務他們能獨自完成,什么工作需要在日方的協助下完成,什么領域仍需要日本同事的指導。對于豐田來說,如何在其他國家復制企業的成功和經營原則,同時更多控制這些新的據點,這是一個艱難的平衡。
技術領先
面向全球
技術領先是實現日本制造業扎根海外的保證。在泰國創業的日企都深信,國際品牌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因此堅持在各個領域不斷開發和研究最尖端的技術,既努力研發適合當地的產品,又盡量滿足全球顧客的需求。
日企在泰投資主要集中在金屬制品、機械制造、運輸工具行業,其次為電子和電器行業以及服務業和公共事業等領域。在泰國投資的日企共計1879家,主要生產零部件等上游產品,向全球其他組裝工廠提供產品。阿查卡說,在泰日企集中在大城府的兩個工業園區——那瓦納空工業園和洛乍納工業園,近半數面向國際市場,產品80%供出口。汽車工業有相當一部分是高技術產業。泰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平猜說,汽車產業產值占泰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一部汽車所需零配件多達3萬多個,其中70%至80%由數百個零配件制造商提供。除關鍵部位外,這些零配件都在泰國生產。
配套設施
共同推動
在日本制造業進入東南亞后,相關的商業、金融業也隨之進入,相互配合、形成體系,共同推動日本制造業在東南亞的發展和繁榮。
泰國智庫泰華農民研究中心副主任披蒙婉說,日企在將制造業基地轉移到泰國的初期,就很重視各種支持產業的建設,建立了大量的配套產業,并且實現了持續的發展,為日本制造業在泰國的扎根奠定了基礎。
日企在泰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不僅使泰國成為日本制造業的全球供應基地,而且帶動了泰國相關行業的發展。圍繞一些日本跨國公司,泰國在汽車、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相當穩定的供應生產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并且解決了上百萬泰國勞動力的生計問題。日本企業已經與泰國的國計民生緊緊地融合在了一起,這為日企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