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眼下迎來春耕春種農機作業大忙季。日前,記者從萊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萊州將有超過1.5萬臺各型拖拉機、耕整地機械以及播種機、澆灌機、植保機等農機裝備投入到農業生產中,機械化“部隊”成為春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為保障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老把式”種糧信心足
“苗好一半谷。”機械化播種質量直接影響作物出苗質量,直接關系作物單產和全年糧油豐產豐收。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從今年春耕春播開始,萊州將機播擺到糧油生產工作和農業機械化工作重要位置,重點緊抓機具功能性能、機手技能操作與農藝要求集成配套,推動播種機具裝備升級換代,優化完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加強機播機耕作業組織管理,將農機化增產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
“俺今年想把大豆玉米播種面積從去年的500畝擴大到今年的800畝,目前部分春耕地已經進行了深翻。”萊州市宏大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成軍信心滿滿地說,現在國家建設糧食安全產業帶,穩定種糧農民補貼,讓種糧有合理收益。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等,今年的小麥玉米價格已經比過去提高了3-4毛錢,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打消了他種糧的后顧之憂。
“今年春天,我們將分區域分品種制定技術指導意見,研究提出切實管用的技術裝備需求和具體措施,謀劃制定提升機械化播種質量的工作方案,增加高效適用播種機具裝備供給調度,提升作業機手操作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同時組織專業團隊和工作組深入一線,推動播種質量技術到位,推進農機手作業技能教育培訓,做好作業服務保障。”萊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史洪山表示,目前全市58.6萬畝冬小麥長勢良好,其中一二類苗占比達到88.1%。
“智能化”裝備提速春耕生產
“現在種地就是舒坦,春播不犯愁,春管不動手,交給合作社,清閑樂悠悠。有了‘一條龍’托管模式,我都成了‘甩手掌柜’啦!”在春耕現場,萊州市程郭鎮羅家營村天一生態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馮忠風趣地說。如今,他把自家的200畝春耕地都交給了農機專業合作社打理,“雙社聯合”模式下的春耕生產,數字化農機作業的優勢不僅能夠全部發揮出來,而且還能提高作業質量與效率,降低種植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3月7日上午,在萊州市程郭鎮羅家營村天一生態種植合作社,玉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兩臺農機都裝上了北斗終端設備。這套系統主要用于統計深翻面積、作業深度等數據。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這是北斗系統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今年春耕備耕期間,萊州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安裝北斗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土山鎮新杰農機專業合作社2000多畝的農田里,北斗導航在春耕春播中起到關鍵作用。“我這些土地集中連片,如果沒有導航,機器就很難直線走。在春耕春播作業中,北斗系統不僅能極大提高作業效率,還能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耕作深度和播種情況,減輕機手勞動負擔,確保機械化作業質量,避免出現耕整地不到位或缺苗斷壟的問題。”新杰農機專業合作社焦新杰告訴記者,自從安裝了帶有北斗導航的激光平地機,作業質量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萊州市農業農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