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王勇)“十二五”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核心目標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企業。
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二五”時期推進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企業改革,完善監管體制,優化資源配置,圍繞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深入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國際化經營、人才強企、和諧發展戰略,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的建設,全面提升中央企業整體素質和發展質量,增強活力,壯大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十二五”時期的總體思路,概括起來是:圍繞“一大目標”,實施“五大戰略”,加強“三大保障”。
“十二五”時期,中央企業改革發展的核心目標就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企業。這一目標是基于中央企業的地位作用,立足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所提出來的。中央企業大多處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做強做優中央企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我國成功抓住了重要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在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必須有一批與之相匹配的大企業大集團。
做強做優是對每一個中央企業提出的要求,具體來說要做到“四強四優”。“四強”就是自主創新能力強、資源配置能力強、風險管控能力強、人才隊伍強;“四優”就是經營業績優、公司管治優、布局結構優、社會形象優。在做強做優的基礎上,要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些企業應該具備以下主要特征:主業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國際知名品牌;具有較強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在國際同行業中綜合指標處于先進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響力。
五大戰略
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一項長期性、戰略型的目標任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把著力點始終放在做強做優、提升綜合素質和主業核心競爭力上,切不可盲目追求規模擴張。根據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實際,“十二五”時期要重點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國際化經營、人才強企、和諧發展“五大戰略”,力爭取得新的突破。
大力實施轉型升級戰略。國有經濟的轉型升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關鍵所在。要推進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推進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推進產業布局向產業鏈高端發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產權結構向股份化、多元化、證券化轉變。
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也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舉措。
要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投入、研發、轉化、應用機制,建設以企業為主題、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形成基礎研究、預先研究、工程技術研究、應用研究相配套的研發結構。力爭在一些關鍵領域有重大技術突破,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產品,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高端品牌。
大力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開展海外業務,提升國際市場份額,優化產業鏈和價值鏈。培養全球化的戰略思維和開放視野,立足全球配置資本、人才等各類資源,逐步實現戰略、運營、管理、文化全球化。深化國際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掌握國際競爭規則,融入世界經濟主流。
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人才是中央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推動力,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基礎。要創新人才發展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積極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大力推進人才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大幅提高人才創新能力。堅持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統籌推進出資人代表、經營管理人才、黨群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協調發展,結構不斷優化,素質明顯提升。
大力實施和諧發展戰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實現與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是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客觀需要。要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治理、融合、績效、溝通機制,推進中央企業模范履行社會責任,努力做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表率,做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表率,做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的表率。
三大保障
“十二五”時期,我們在大力實施好“五大戰略”的同時,必須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為實現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提供持續的動力、體制和組織“三大保障”。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強大動力,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具有活力的經營機制。加快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科學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和激勵約束機制。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不斷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增強監管有效性。堅持把完善國資監管體制作為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體制保障,建立健全國資監管快速反應、協同有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國資監管組織體系、法規體系和責任體系。整合監管資源,加強監管協同,增強監管的前瞻性、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持力度,探索完善分類監管和分類考核。
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堅持把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獨特優勢作為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組織保障,建立健全企業黨建創先爭優、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機制。
|